社会心理服务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社会心理服务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2021年2.0版)
北京中文在线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制定 2021年2月 发布 |
社会心理服务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2021年2.0版) 北京中文在线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制定 2021年2月 发布 |
目 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4 适用院校专业…………………………………………………. 5
5 面向职业岗位(群)……………………………………………. 5
6 职业技能要求…………………………………………………. 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中文在线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分会(筹)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凯平、樊富珉、孙沛、倪子君、童之磊、张英俊、秦琴、王晓丽、谭茜
声明:本标准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北京中文在线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文在线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同意,不得印刷、销售。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社会心理服务职业技能等级对应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及职业技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社会心理服务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评价,相关用人单位的人员聘用、培训与考核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GB/T 30446.1-2018 心理咨询服务 第1部分:基本术语
GB/T 30446.2-2013 心理咨询服务 第2部分:服务流程
GB/T 30446.3-2013 《心理咨询服务 第3部分:咨询信息管理》
GB/T29433-2012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
DB51/T2544-2018 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健康领域应用指导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社会心理服务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社会心理服务
以提高大众心理健康意识,提升民众幸福感,构建积极社会心态为目的,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开展的社会性的心理科普、心理援助、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服务。
3.2 心理和谐
心理和谐是指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及人格等方面内部完整、外部自在的状态,且较少发生内外部冲突或社会环境冲突。心理和谐状态下,认知和情绪情感的协调一致,了解自我、信任自我、接纳自我,在情绪情感上较少有消极感受。
3.3 心理咨询
在良好的咨询关系基础上,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服务人员运用咨询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有心理困扰的求助者,以消除或缓解其心理困扰,促进其心理健康与自我发展。
3.4 督导
在一定的督导关系下,督导者基于一定的督导理论,帮助被督导者更好地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工作技巧,督导者经由不同的方式启发被督导者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提升专业能力和助人技巧,以成为一个有效的专业人员。
3.5 心理评估/测评
心理服务人员运用专业的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收集求助者心理状况、人格特征、成长历程、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鉴定,为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必要的前提和保证。
3.6 心理诊断
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评定个体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并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判断异常心理的程度和性质,以做出心理障碍或疾病的诊断。
3.7 心理危机干预
给遭遇危机的个体或团体提供有效帮助和支持的一种技术,通过这种技术来调动他们自身的潜能从而重新建立或恢复其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
3.8 群体心理
是在群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群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非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
3.9 应激
应激是人面对危险状态或出乎意料的紧张情景时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3.10 心理状态
是指心理活动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所独有的特征,一般包括:注意、意识、无意识等方面的。
3.11 心理过程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12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准备阶段—研究设计阶段—实施研究阶段—作出结论阶段
3.13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描述、解释、预测、运用和控制。
3.14 情绪和情感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映。情绪情感由刺激所引起;情绪和情感是人的主观体验;情绪和情感的产生以需要为中介;情绪和情感状态不易自我控制。
3.15 心理健康的标准
有正常的智力水平,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有良好的适应环境能力,完整的统一的人格,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相符。
3.16 动机
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4 适用院校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护理、幼儿保育、社会福利事业管理、民政服务与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社会保障事务、中医护理、中医康复保健、康复技术、社区法律服务、物业管理、社会工作等专业;
高等职业学校:心理咨询、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早期教育、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特殊教育、健康管理、护理、社区管理与服务、民政管理、社会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公共关系、公共事务管理、社区康复、中医学、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养生保健、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刑事执行、行政执行、刑事侦查技术等专业、预防医学、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中医康复技术、法律事务、民事执行、社区矫正、青少年工作与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司法警务、戒毒矫治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
应用型本科学校:应用心理学、心理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康复学、小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学、社会工作、护理学、卫生教育、教育技术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临床医学、司法警察学、中医康复学、康复治疗学、社区矫正、治安学、预防医学等专业。
5 面向职业岗位(群)
在公共卫生和社会工作服务领域中,对不同类型个人、群体及社会机构提供科普宣教、心理健康管理、情绪疏导、心理辅导、社会心态管理、心理危机管理、社会心理服务管理的积极心理服务的工作岗位。
6 职业技能要求
6.1 职业技能等级划分
社会心理服务职业技能等级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职业技能要求。
【社会心理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能够了解科普教育宣传的各种途径、方法和重点内容,并辅助相应的科普宣教工作开展;能够使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常见精神心理问题、家庭/社区一般冲突进行识别;能够掌握精神心理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工作中遵守保密原则。
【社会心理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能够独立完成科普宣教材料收集、充分掌握宣教模式、进行效果评估,并探索新方式;能够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充分应用干预技术,完成压力与应激管理、情绪康复管理、伦理认知管理工作,并对个体情绪及行为和群体心理健康需求进行综合心理评估;能够充分使用社会心理服务专业知识,独立完成社会心态调研、协助制定和实施社会心态培育方案,并进行心理危机评估与管理,进而指导个体和团体化解负面情绪,促使团体采取积极行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形成积极社会心态。
【社会心理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级):具备独立策划、组织、实施科普宣教工作,带领居民、群众开展多种心理成长活动,普及心理教育,促进社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能够掌握和运用多种心理专业技术和方法进行心理健康管理。能够设计满足个体、群体和组织心理需求的社会心态管理方案,并有效实施,促使建立积极社会心态;同时在复杂情景或突发事件中,能与危机下的个体或团体迅速建立信任关系,判断危机和识别关键问题所在,进行社会心理服务,有效疏导、应对、管理和预防,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积极和谐社会。
6.2 职业技能等级要求描述
表1 社会心理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要求(初级)
工作领域 | 工作任务 | 职业技能要求 |
1.科普宣教 | 1.1资料收集 | 1.1.1 能够掌握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科普宣教资源的获取途径。 1.1.2 能够掌握精神卫生心理健康资源平台信息。 1.1.3能够查阅文献、资料、根据需求收集科普宣教素材的方法。 1.1.4 能够掌握公众心理服务获取途径、地点、时间等基础信息。 |
1.2 宣教设计 | 1.2.1 能够叙述和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社会工作基础等专业知识。 1.2.2能够掌握社会精神心理卫生科普、教育、宣传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2.3 能够根据要达到的宣传目的,掌握选择可行的宣传途径和方式。 1.2.4能够开展科普宣讲前的准备、通知、资料分发、张贴海报、统计人员信息等基础工作。 | |
1.3效果评估 | 1.3.1能够对科普宣教受众进行初步访谈,了解科教宣传效果,汇总资料。 1.3.2 能够掌握开展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收集的方法。 1.3.3 能够掌握对所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的方法。 1.3.4 能够掌握撰写总结报告的方法。 | |
2.问题识别 | 2.1常见精神心理问题的识别 | 2.1.1 能够在指导下对工作对象进行一般心理健康评估。 2.1.2 能够在指导下对常见心理问题进行识别:如失眠、焦虑、抑郁、痴呆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特征。 2.1.3 能够掌握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 2.1.4 能够在指导下识别精神异常者,并进行适当的转介工作。 |
2.2家庭/社区一般冲突识别 | 2.2.1 能够使用填表法、观察法、谈话法对冲突问题进行基本识别。 2.2.2 能够收集重点家庭、人群情况及社区心理现状数据。 2.2.3 能够初步掌握常见的家庭/社区冲突问题:如社区流动人口心理问题、家庭异常人员心理问题、社区居民生活习惯问题等。 | |
2.3 社会心理测评 | 2.3.1能够在指导下使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进行社会心理调研。 2.3.2 能够在指导下检测调查问卷实施过程。 2.3.2 能够在指导下进行数据筛选、整理,形成初步报告,为专业工作人员提供数据支持。 | |
3、人际沟通与干预 | 3.1 关系建立 | 3.1.1能够以尊重、热情、真诚的态度面对工作对象,建立包容、抱持的心理支持氛围。 3.1.2能够以接纳、理解、真诚、非评判地态度使工作对象对社会心理服务者产生信任。 3.1.3 能够礼貌接待和使用专业语言。 |
3.2有效沟通实施 | 3.2.1 能够掌握和应用一般沟通的共情与理解原则,建立良好关系。 3.2.2 能够掌握倾听的沟通技巧,缓解工作对象的焦虑情绪和压力,形成良好互动,建立信任感。 3.2.3 能够掌握提问与引导式发现方法,建立有效沟通。 | |
3.3 伦理认知 | 3.5.1 能够掌握精神心理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3.5.2 能够消除对工作对象的歧视,不因对方的性别、年龄、种族、经济地位等特点而产生差别对待。 3.5.3 能够意识到自己专业能力和局限性,明确自身的工作范畴。 3.5.4 能够以工作对象的福利为最基本的工作目标,努力避免伤害。 3.5.5 能够在工作中掌握和遵守保密原则。 |
表2 社会心理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要求(中级)
工作领域 | 工作任务 | 职业技能要求 |
1.科普宣教 | 1.1专业准备 | 1.1.1能够独立查阅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相关的文献、资料。 1.1.2能够全面掌握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相关资源平台的信息, 1.1.3能够判定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科学性与价值。 |
1.2宣教设计 | 1.2.1能够叙述和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常见心理行为问题预防、社会工作基础、社会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社区心理评估、认知行为技术等专业知识。 1.2.2能够掌握社会精神心理卫生科普、教育、宣传基本原理与方法,帮助群众获取专业精神心理服务资源。 1.2.3能够根据要达到的宣传目的,选择可行的宣传方式,并进行总结和思考。 1.2.4能够全面协助组织精神卫生心理健康讲座、沙龙、工作坊、网络媒体等常见的科普宣教模式。 | |
1.3效果评估 | 1.3.1能够对科普宣教受众进行访谈,了解科普宣教效果。 1.3.2能够独立开展问卷调查。 1.3.3能够撰写总结报告。 1.3.4能够总结经验,独立探索新的宣传方式。 | |
2、问题识别与干预 | 2.1工作环境设置 | 2.1.1能够划定工作空间的边界(如不被打扰的场所,不被泄露隐私的空间),营造安全、友好的会谈氛围。 2.1.2能够设置工作时间的边界,包括单次会谈时长,会谈频率。 2.1.3能够遵照助人工作者要求的服装、妆容、仪态进行工作。 2.1.4 能够掌握正常社交距离,了解目光的合理聚集范围。 |
2.2 关系建立 | 2.2.1能够做好与工作对象面谈的准备工作。提前了解工作对象基本情况,进行预约登记,让工作对象和社会心理服务人员能确定已计划建立专业服务关系。 2.2.2能够以专业助人者姿态进行接待,以规范礼貌的语言表示欢迎,表达助人意愿。禁止使用禁忌语言。 2.2.3能够使用基本的助人技术。能够积极倾听,对工作对象交流动机、合作态度、期望程度、行为方式等合理回应和反应,形成良好互动。 2.2.4能够抱持、客观、中立、节制地看待对工作对象提出的问题。 | |
2.3问题评估 | 2.3.1能够全面收集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为对心理问题情况的识别提供参考。 2.3.2能够掌握特定的个人或群体测量工具,针对不同年龄、性别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掌握其操作过程、数据收集、数据分析。 2.3.3 能够掌握效果评估方式方法,选择合适的效果评估工具,并了解效果评估的局限性。 2.3.4 能够根据服务对象心理问题程度、行为计划以及过往行为综合进行初步判断。 2.3.5能够根据症状识别、评估心理问题的类别与严重程度。 | |
2.4 工作目标确定 | 2.4.1 能够根据前期调研结果,明晰开展的工作目标的层级,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2.4.2 能够掌握、明晰并确定工作目标达成的标准。 2.4.3能够规划达到目标的实施步骤,撰写实施方案。 2.4.4能够做出书面总结,并记录归档。 | |
3、心理健康管理 | 3.1人际沟通与干预 | 3.1.1 能够使用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等收集工作对象的相关资料,并及时识别有关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人群。 3.1.2 能够掌握与常见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人群的沟通技巧和原则,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 3.1.3 能够熟悉和掌握倾听反馈技术,以更多的获取信息,了解工作对象,并建立彼此尊重和理解,进行有效的交流。 3.1.4 能够掌握和应用冲突管理和沟通技巧。 3.1.5能够掌握开放式、封闭式、投射性提问方式对工作对象的信息进行主动反应。 |
3.2、压力与应激管理 | 3.2.1 能够叙述压力与应激的主要定义和内容。 3.2.2 能够识别压力与应激情境以及常见反应。 3.2.3 能够识别应激人群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病性障碍。 3.2.4 能够掌握处理一般应激反应的方法,并在重大公共事件下,配合相关人员进行应激处理。 3.2.5 能够掌握和应用压力的自我管理技术。 | |
3.3、情绪康复管理 | 3.3.1能够以尊重、热情、真诚、无防御、真实的态度与工作对象进行工作,了解工作对象情绪类型、情绪强度、情绪起因。 3.3.2能够熟悉掌握积极倾听、灌注、处理沉默、共情、澄清、面质等技术与工作对象进行有效交流。 3.3.3 能够掌握基础的情绪健康和干预方法,如:心理教育、情绪疏导、压力管理技术等。 3.3.4 能够使用基础的心理放松训练器材/系统:如心理视听设备、放松椅、音乐减压系统。 3.3.5 能够使用情绪疏导墙等心理辅助器材,如团体心理辅导箱、游戏心理辅导包、宣泄小玩具等。 | |
3.4 干预技术应用 | 3.4.1能够熟练使用心理教育技术,在与工作对象交流时适时进行心理教育,通过信息提供对其认知、情绪与行为问题产生积极影响。 3.4.2能够叙述支持性干预技术要领与运用范围。如通过维持“框架”、共情性回应、发掘资源等技术给予工作对象进行心理支持。 3.4.3 能够叙述和应用团体干预技术,帮助团体成员改善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 3.4.4 能够叙述和应用认知行为技术,了解其指导流程、指导方法,帮助工作对象发现积极的生活事件,学会处理由错误产生的心理困境,矫正不良行为方式。 3.4.5 能够叙述和应用积极心理干预技术,掌握个体和团体积极干预方法。 | |
3.5伦理认知 | 3.5.1能够了解社会心理服务中的伦理要求,包括服务过程伦理、干预过程伦理、测量中的伦理。 3.5.2 能够充分意识到干预可能对工作对象产生的影响和风险,并且与工作对象做适当的讨论。 3.5.3 能够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胜任力,最大限度增加工作对象的获益性。 | |
4.社会心态管理 | 4.1社会心态调研 | 4.1.1 能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开展社会心态调查,进行基础的数据分析和问题分类,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电子档案。 4.1.2 能够从组织层面(或机构/行业层面,如企业、政府部门、学校、社区、快递行业、餐饮业等)了解其心理状态与需求。 4.1.3 能够根据组织所处不同环境,匹配合理的社会心理调研方式,并制定调研计划。 4.1.4 能够撰写社会心理调研报告。 4.1.5 能进行心理服务阶段性、全程性的总结,并能写出初步的服务案例报告。 |
4.2社会心态培育方案制定 | 4.2.1 能够了解和叙述国家有关“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4.2.2能够确定特定组织的心理服务的目标。 4.2.3 能够协作完成特定组织的心理服务企划。 4.2.4能够协作、配合进行特定组织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心理服务实施方案设计。 4.2.5能够叙述和掌握团体心理服务常用技术。 | |
4.3社会心态培育方案实施 | 4.3.1能够了解组织、特殊群体、个体交互影响的原理。 4.3.2能够初步掌握和运用对特定组织进行心理辅导的常用技术,包括个体、团体心理辅导技术、个案管理技术等,提升个体效能感、意义感与幸福感。 4.3.3能够针对组织、群体或者个体层面存在的问题,合理调用资源,从组织层面实施有针对的方案,解决问题。 4.3.4 能够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心理服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网格管理员、人民调解员、志愿者等,对居民摸排各类矛盾问题,并及时疏导化解。 4.3.5 能进行心理服务阶段性、全程性的总结,并能写出服务案例报告。 | |
4.4效果后测 | 4.4.1能够掌握干预前后测评估技术。 4.4.2能够掌握干预前后测评操作方法。 4.4.3能够配合相关人员进行前后测及追踪测验,进行统计检验,验证实施方案的应用效果。 4.4.4能够总结经验与不足,撰写总结报告,提出改进意见。 |
表3 社会心理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要求(高级)
工作领域 | 工作任务 | 职业技能要求 |
1.科普宣教 | 1.1专业准备 | 1.1.1能够通过走访、调研等方式了解工作对象(如社区民众、企事业单位员工、学生群体)在精神卫生心理健康领域中的需求。 1.1.2能够根据社会心理理论理解工作对象在时代发展、社会变迁、时局变化、环境变化下可能存在的不同心理需求。 1.1.3能够掌握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知识体系以及相关的动态信息。根据工作对象的需求,提取合理的、能让工作对象获益的宣教内容。 |
1.2宣教设计 | 1.2.1能够叙述和掌握精神病学、健康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相关的基础知识。 1.2.2能够运用常用的精神卫生心理健康教学法,如讲授、讨论、案例解析、活动体验等形式进行科普宣教。根据需求进行教学目标设置、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教学策略。 1.2.3能够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相关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开展系列主题讲座,心理健康公开课。 1.2.4能够撰写科普宣教活动策划。能够根据内容和需求,灵活组织、策划、开展多种形式且有效宣教活动。有效利用大众传媒,方便、快捷地进行科普宣教。 1.2.5能够分析工作对象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与需求,设计、开展主题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 |
1.3效果评估 | 1.3.1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科普宣教的效果,如质性访谈,问卷测量,行为测量等。 1.3.2能够探索新的科普宣教方式,并能够对新的科普宣教效果的进行科学验证。 1.3.3撰写总结报告、总结经验,并与同行交流。 | |
2.问题识别 | 2.1工作环境设置 | 2.1.1能够设置安全工作环境,营造安全、友好的工作氛围。 2.1.2能够充分意识建立专业工作框架的重要性,并能在工作过程中努力维持时间、空间、参与者等边界。 2.1.3能够对工作边界议题具有敏感性、洞察力,如有必要(如对工作对象有获益可能性),与工作对象对突破边界的议题进行讨论。 2.1.4能够意识到特殊工作环境可能的局限性,并尽力消除限制。如在远程工作中,提前告知工作对象网络不稳定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
2.2专业关系建立 | 2.2.1能够意识到专业关系对于社会心理评估与干预工作的重要性。 2.2.2能够以促进关系的专业的态度(如尊重、平等、接纳),以及促进关系的基本技术(如倾听、贯注、共情)与工作对象进行工作。 2.2.3能够处理工作过程的沉默、抱怨、攻击情景。工作者用温和、接纳、共情的态度,了解负面反应产生的原由,以消除或缓解工作对象的负面情绪,维护专业关系,达到评估和帮助工作对象的目的。 | |
2.3问题评估 | 2.3.1能够问询工作对象的个体需求、来访目的或者面临的问题。应用直接询问、间接询问、倾听、澄清等技术,了解工作对象的需求、困难。 2.3.2能够掌握异常与正常的判定标准。熟悉各类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精神病性问题的特征,识别精神病性的求助者。掌握转介资源,对于精神异常者要及时转介。 2.3.3能够进行心理评估。能够识别个体(如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如家庭冲突、亲子关系矛盾)、群体(如集体癔症发作、群体应激反应)所存在的社会心理问题。 2.3.4能够选用合适的心理测验,合理使用测量结果,辅助心理评估。 2.3.5能够对工作对象进行一般心理健康评估,确定工作对象的问题属于服务范畴之后,明确可提供帮助及帮助的程度。能够明确心理健康维护的工作范畴。能够从事初级、中级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之外,还可以为有心理健康风险的正常人提供心理健康维护专业服务,维护其有支持性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增加社会和谐。能够在工作对象心理健康风险增加时,进行基础性的危机干预。能够为在康复期的心理问题者,提供基础的社会生活技能训练。 | |
2.4工作目标确定 | 2.4.1能够与工作对象共同制定具体的、可行的合适的工作目标。在工作范围内,尽最大可能性帮助工作对象增加社会适应。 2.4.2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 2.4.3能够制定可操作化、可评估、动态方案评估方式。能够动态评估方案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工作方案。 | |
3、心理健康维护 | 3.1人际沟通与干预 | 3.3.1能够根据理论概念化工作对象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心理健康风险问题。熟练掌握概念化问题情绪和行为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并根据理论确定有效的矫正策略、心理健康维护方案。 3.3.2能够熟练掌握根据心理学理论确定的有效疏导方法和策略,确认并设立心理健康维护的目标。熟练掌握个体情绪疏导、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健康维护技术,并根据理论概念化工作对象的可能存在的问题,聚焦求助者的改善目标。与工作对象共同设计并执行达到目标的工作计划。 3.3.3能够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维护策略。通过有效情绪疏解技能、行为矫正技能、心理健康维护技能,维护其有支持性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达到良好社会适应,增进社会和谐。 3.3.4能够掌握一般面谈技术。除了能够综合使用参与性、影响性会谈技术以外,还需要能区分支持性与表达性技术,熟练使用支持性干预技术(如有效反应,感情表达等)。 |
3.2危机干预 | 3.2.1能够掌握个体和群体心理危机的发生机制。了解心理危机发生的机制与模式,并掌握心理危机预防的目标和流程。 3.2.2能够收集工作对象的必要信息,评估危机等级。能够快速与工作对象建立有效的专业关系(如信任)。能够掌握危机情景识别的一般框架(对象的年龄、自杀意图、曾经实施的自杀行为、心理现状、社会支持体系等)。通过经验和理论能够明确判断危机等级(轻度、中度、高度危机)。 3.2.3能够制定危机干预目标和计划。能够根据不同危机的等级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工作对象识别危机症状,保障工作对象的基本安全。在获得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与工作对象监护人或家人取得联系,为其推荐相应的精神科或医疗资源。 3.2.4能够综合利用系统的资源帮助工作对象应对危机,包括有效整合社会心理服务专业工作者的资源,以及工作对象自身的资源,使工作对象获益最大化。 3.2.5能够有意识持续增加工作对象的自我承诺来增加危机干预的效果。通过与来电者进行安全承诺等方式制定安全计划,减轻危机程度,预防再次发生心理危机。 3.2.6能够评估危机干预效果,总结危机干预经验。能发现危机预防的新模式、方法和资源,推陈出新,不断创新心理危机预防的理论与方法。 | |
3.3情绪康复管理 | 3.3.1能够识别、理解情绪问题。通过与工作对象交谈识别工作对象情绪类型、情绪强度,并能够用一定的经验框架来理解其情绪起因、过程。 3.3.2能够建立积极情绪引导工作的目标。能够确认工作对象产生不良情绪原由,确定关键问题和真实需求,并设立消减不良情绪,引导积极情绪的目标。能够形成有目标的情绪疏导方案,并根据目标,确定有效的疏导方法和策略。 3.3.3能够掌握基本情绪引导工作的技术。能够通过倾听、悦纳、积极关注等技能,给与工作对象陪伴和支持,降低抑郁、焦虑、愤怒的负面情绪,使工作对象情绪获得纾解、平复,提升幸福感。 3.3.4能够掌握多种情绪健康管理方式,如心理教育、个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等。 | |
3.4特殊人群服务 | 3.4.1 能够对儿童青少年(流动、留守、困境)、孕产妇、老年人(失独、无善养、伤残)、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人群的心理特征、主要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心理支持和提升其问题解决技能。 3.4.2能够对基层无业人员、流浪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人群的心理特征、常见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心理支持与提升其问题解决技能。 3.4.3能够协助专业人员处理常见精神病人、自杀、冲动暴力风险人员,能够进行必要的评估,必要时提供紧急处理的基本技巧,转诊、途径与方法等。 | |
3.5干预技术应用 | 3.5.1能够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与技术,能够结合工作对象的需求与工作者的经验,使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为工作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 3.5.2能够掌握认知行为干预理论与技术,能够结合工作对象的需求与工作者的经验,使用认知行为干预为工作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 3.5.3能够掌握积极心理干预理论与技术,能够结合工作对象的需求与工作者的经验,使用积极心理干预策略为工作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 3.5.4能够掌握家庭系统策略理论与技术,能够结合工作对象的需求与工作者的经验,使用家庭系统策略为工作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 3.5.5能够掌握焦点解决干预理论与技术,能够结合工作对象的需求与工作者的经验,使用焦点解决干预策略为工作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 3.5.6能够使用远程工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VR)等经过实证有效的先进干预技术与媒介。深入了解其优势与局限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消除限制,发挥优势为工作提供支持与帮助。 | |
3.6伦理认知 | 3.6.1能够熟悉专业服务工作的伦理,做出恰当的伦理抉择,避免多重关系,适应多元文化,维护平等的专业关系,明晰价值中立的价值与意义。 3.6.2能够提供最有效的专业服务。能够动态评估专业关系状态与影响因素,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干预方案。 3.6.3能够意识到进行自我照顾的重要性。能够明晰专业关系对干预效果的意义与局限,做好自我照顾,避免专业耗竭。 | |
4.社会心态培育 | 4.1社会心态调研 | 4.1.1 能够指导中级进行社会心理调研工作。 4.1.2 能够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心理需求进行调研、检测、分析,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决策依据。 4.1.3 能设计指导并独立组织开展社会心态预测预警,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 4.1.3能够根据调研结果,透过现象识别出整体社会心态面临的深层挑战,并分析可能原因。 4.1.4能够及时全面系统撰写社会心理调研报告,并与组织核心决策者沟通调研结果,提出改进 |
4.2社会心态方案制定 | 4.2.1能够深入了解和解读国家有关“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4.2.2 能够根据组织社会心态调研结果,与组织决策者进行沟通,建立信任关系。。 4.2.3 能够基于与利益相关者建立的信任,制定明确、具体与量化的社会心态引导目标,提升社会整体幸福感。 4.2.4 能够独立根据社会心态引导目标,制定科学、有效与可行的社会心态实施方案。 | |
4.3社会心态方案实施 | 4.3.1 能够熟悉组织、特殊群体、个体交互影响的原理,识别影响社会心态引导方案实施的关键要素。 4.3.2 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社会心态干预的技术,包括社会心态评估、积极关系建立、积极意义赋予与积极情绪管理技术等。 4.3.3 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团体心理服务常用技术。 4.3.4 能够针对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合理调用资源,从社会整体层面实施有针对性的策略,保证方案顺利实施。 4.3.5 能够进行社会心理服务阶段性与总结性的分析提炼,并能及时撰写社会心理服务案例专业报告。 | |
4.4社会心态效果后测 | 4.4.1能够熟悉运用社会心态干预前后测评估技术与操作方法,总结分析社会心态方案实施前后的变化,验证方案的应用效用。 4.4.2能够总结管理经验与不足,撰写社会心态总结报告,并向社会关键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 4.4.3能够提炼总结社会心态状况的改善方法,推动社会心理服务理论体系不断完善。 4.4.4能够通过总结,提出新的假设,推动运用新的范式来解决组织面临的社会心态问题,促进社会心态的积极健康发展。 4.4.5 能够撰写社会心态发展评估报告,综合分析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合理、科学化的建议。 | |
5培训与督导 | 5.1专业培训交流 | 5.1.1能够意识到学习、自我提升对于有效工作的重要作用,持续参与案例研讨、论坛交流、培训与督导等继续教育活动。 5.1.2能够参与社会心理服务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学术交流活动。 5.1.3能够意识到自我心理状态对工作的重要作用,通过培训与交流,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工作者自身心理素质与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
5.2专业技术督导 | 5.2.1能够掌握督导的理论模型,熟练掌握督导的方式、方法。 5.2.2能够明确督导设置,对初、中级社会心理服务人员,或者对实习社会心理服务督导师进行督导。 5.2.3给予受督公正、客观评价,作为社会心理服务行业的专业从业者“守门人”。 5.2.4能够遵循督导伦理。在伦理框架内建立与受督的专业关系。保护受督和受督工作对象的隐私,为受督工作对象福祉负责,提升受督的专业胜任力。 | |
5.3人才培养与管理 | 5.3.1能够深度了解社会心理服务所需的技能,能够对社会心理服务理论、技能进行示范、教学。 5.3.2能够遵循专业伦理,践行专业、敬业、奉献,维护行业声誉。 5.3.3能够探索专业理论、技术革新,为人类福祉探索新的专业发展道路。 | |
6附加 | 督导下实践 | 社会心理服务300小时,督导下督导不低于50小时。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5]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6]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7] GB/T 30446.1-2018 心理咨询服务 第1部分:基本术语
[8] GB/T 30446.2-2013 心理咨询服务 第2部分:服务流程
[9] GB/T 30446.3-2013 《心理咨询服务 第3部分:咨询信息管理》
[10] GB/T29433-2012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
[11] DB51/T2544-2018 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健康领域应用指导规范
[12] 美国咨询与发展协会AACD行业准则
[13] 美国心理学会(APA)心理咨询师伦理守则
[14] 美国心理学会APA心理咨询专家培养标准
[15]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师注册标准
[16]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
[17] 中国心理学会认证心理督导师认证标准
[18] 中国心理学会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标准
[19] 清华大学积极心理指导师标准
[20] 《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
关于公布江西省1+X社会...
2021/12/15
关于公布江西省1+X社会心理服务职业等级考核费用的通知 根据江西省教育厅工作要求,经与江西省1+X证书制度协调办公室及相关试点院校共同协商,现将江西省1+X社会心...
-
安徽省1+X社会心理服务...
2021/10/28
关于公布安徽省1+X社会心理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费用的通知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工作要求,经与安徽省1+X证书制度协调办公室及相关试点院校共同协商,现将安徽省...
-
1+X社会心理服务职业技...
2021/10/25
初级298元/人 中级298元/人 高级298元/人 详见:附件
-
社会心理服务职业技能等...
2021/10/22
社会心理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考核站点建设指南 为顺利开展社会心理服务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工作,申请考核站点(以下简称考点)的单位需要满足社会心理职业技能等...